金陵晚報雙擁周刊20180318316
20位老兵追夢全國各地開講壇
85個公益宣講課題任選,傳播強國強軍力量
□通訊員 丘淮平 練紅寧
今天,20名軍休老兵組成的南京軍休講師團正式對外公布新年度公益宣講課題清單,85個課題(含新增32個特色課題)任選,接受社會預約,并向全國各地征集公益大講壇傳播強國強軍力量。
有需求的可通過南京軍休網的講師團專頁(http://www.jxnj.gov.cn/web/iJst/16)了解情況,也可撥打宣講熱線025—52245515,通過QQ:2998902182聯系咨詢預約。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突出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講師團準備了十多個重點專題。其中有雷鋒戰友趙明才宣講的《英雄韋昌進》,在講述雷鋒事跡的同時,重點介紹改革先鋒、南京籍戰斗英雄、八一勛章獲得者、“活著的王成”韋昌進的英雄事跡。烈士后代、曾當過駐外武官、將比利時救城小男孩介紹到中國的原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楊松河,通過《虎踞龍盤今勝昔》,講述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有著百姓名嘴之譽的陸軍指揮學院原哲學教授任西慶,通過自己的視角與人們一起共享《看世界看中國看未來》的成果,讓我們增添強國強軍的信心。有著軍事文化學奠基人之稱的原南京政治學院教授徐長安將《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回顧與展望》 一一分析給大家。而《英雄兒女》中王成妹妹王芳原型的親人解文欣教授則以《崇尚英雄銘記在心——影片<英雄兒女>幕后的故事》詮釋當年志愿軍戰士的戰斗精神和英雄氣概。
火箭軍某部老政委徐金生以自己的成長經歷,讓人們看到《大國利劍火箭軍》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老同志是革命和建設歷史的見證人,他們通過親身經歷和感受感知的一個個動人故事,激勵著人們堅定信念,不忘初心,追夢未來,為實現強軍目標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努力。
理論宣講國防教育依然主導
據悉,黨的十八大以來,南京軍休講師團進機關院校、到街道社區、在軍營內外,堅持開展基層理論宣講,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強軍思想入腦入心,去年被省委宣傳部評為江蘇省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今年,講師團新增《有了中國共產黨,才會有新中國,才會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四個自信”問題》《新時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解讀》《創新驅動與我國經濟轉型》《全面小康,一個也不能拉下的中國奇跡》 等理論性較強的時代課題。同時,講師團發揮自身老兵優勢,把國防教育作為永恒主題,不遺余力傳播軍事文化,激發強軍精神和軍人軍屬的榮譽感自豪感。
海軍指揮學院原教授張曉林,開著小車走南闖北,一路舉辦海洋安全講座,考察各地國防文化。軍事戰略教授解文欣的國家安全系列,放眼全球的老師長劉友良對臺海形勢、中美關系的分析等歷久彌新。擔任省國防教育專家的警備區老政委紀安盧宣講的《從歷史走向未來的人民軍隊》、解文欣教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斗精神》等課題,緊扣軍史、軍改,讓人們看到新時代強軍事業的未來。他們中有的人還被聘為南京市國防教育講師團成員。
老兵本色老當益壯奉獻晚年
為了年輕一代,老同志們余熱生輝傳播真理火種。擔任南京市關工委思想道德講師團副團長的楊松河教授和關心下一代工作的軍休老兵們一道,為青少年們端上了一系列立志明德、辨思析理、崇尚英雄、崇尚科學的故事大餐,以詩歌引志、以英雄抒懷、以科學明理,將為孩子們洗禮人生、樹立理想、修身育德,造就有理想、有抱負、有出息的新一代。除此之外,他們還特地組織兩名醫務工作者,通過知識講座、心理輔導和拓展課程,引導人們健康生活,快樂晚年。
據了解,僅去年,84歲的趙明才就宣講157場,近30年來已經宣講3400多場,聽眾達到182萬人次,由于需求過旺,今年3月份的一天一連講了四場,他2月28日與全國學雷鋒示范點——南京火車站158雷鋒服務站的交流更是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據南京市軍休活動中心主任、軍休講師團團長馬發財介紹,2007年底成立的南京軍休講師團,為老同志提供了一個傳播紅色文化和真理火種的平臺,團成員迄今已宣講逾3000場次,聽眾達200多萬人。今年軍休講師團拿出85個課題進行宣講,他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力爭為全社會提供更好的公益文化和時代精神講座。(原載《金陵晚報雙擁周刊》2019年3月18日)
2018南京慈善擁軍基金醫療資助申報月底結束
紫金山/金陵晚報訊(通訊員錢德勝 盧遵候 練紅寧)2018南京慈善擁軍基金醫療資助申報工作將在本月底結束,南京市雙擁辦提醒駐寧部隊各單位抓緊申報,以便盡早審核、公示、審批和發放。
據悉,自南京慈善擁軍基金建立以來,已為1100多名官兵提供醫療、困難資助等500多萬元,成為增強軍人軍屬的榮譽感獲得感,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的創新舉措。
據介紹,南京市慈善擁軍基金資助對象為駐寧部隊現役軍人本人、配偶、子女、父母。此次醫療資助對象為患重大疾病個人自付醫療費用較多的上述人員,醫療結算時間為2017年1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由各部隊政治機關統一組織申報,時間為2019年3月1日~30日。
根據《南京市慈善擁軍基金管理暫行辦法》。醫療資助標準為每人每年自付自費醫療費1萬~5萬元、5萬~12萬元、12萬元以上的部分分別資助15%、12%、9%,合計最高2萬元。同時,年度內烈士、因公犧牲、病故軍人遺屬分別給予一次性慰問資助3萬元、2萬元、1萬元。
據了解,南京慈善擁軍基金來源為政府補助、社會捐助和部隊捐助(含慈善一日捐)。社會各界單位和個人可直接到南京市慈善總會進行專項捐助,或通過“南京雙擁”公眾號“擁軍捐款”進行,善款將進入慈善擁軍基金專戶,接受財政監督和審計。南京市慈善總會慈善擁軍捐贈咨詢熱線:84819617、84828804。(原載《金陵晚報雙擁周刊》2019年3月18日)
難忘軍旅:那年那樓那記憶
伴隨著悠長的熄燈號,火熱的校園頓時安靜下來。漫步于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南京校區,一排排蒼勁粗大的梧桐樹訴說著這座軍校悠久的歷史傳承,一座座形象生動的軍事文化雕塑展示著這所院校潤物無聲的戰神文化,讓人們時時處處感受著濃濃的尚武氣息。
筆直的學員路最南端是6幢老式二層樓房。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曾是原南京炮兵學院最高層次培訓對象——本科四大隊學員宿舍,西側土坡向上依次是各中隊的飯堂、菜地、豬圈。1994年9月,我從原南京軍區某炮兵旅考入學院四大隊十五中隊,在這里度過了4年難忘的軍校學員時光。當時,本科隊的宿舍樓是學院條件最好的,但與現在的學員宿舍樓相比,就相形見絀多了。12人的宿舍,只有一個吊扇,夏季的南京悶熱無比,晚上常常熱得輾轉難眠。飯堂的條件就更差了,150人的飯堂只有4個吊扇,一餐飯下來,渾身上下像洗了桑拿一樣。
現在的學員隊宿舍都裝有空調,樓內還有空氣能熱水器。從2000年開始,學院建起了設施齊全、功能先進、條件優越的千人餐廳,學員們也得以從幫廚、種菜、養豬等繁雜瑣碎的工作中解脫出來,集中更多精力投入到學習訓練之中。2007年,南京城建集團將自來水管道從城區鋪設到學院,全院用上了可以直接飲用的市政自來水……這些變化,雖然只是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中一個很小的縮影,卻反映了國家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騰飛、社會全面進步和百姓生活水平提高。
不知不覺中來到教員辦公大樓,樓內一些房間依然燈火通明,那是辛勤的教員們還在加班,為培養人才貢獻著智慧和心血。駐足大樓前,望著陳毅授旗的雕塑,回味我在這所軍校度過的24載青春年華,從學員一步步成長為校區政治工作處主任,直至轉業離隊的人生歷程,想著這所軍校艱苦奮斗的昨天、成就輝煌的今天和孕育希望的明天,不禁思緒萬千。國家40年改革開放繪就復興強國的宏偉畫卷,軍隊院校調整改革激揚跨越發展的時代渴望,堅信南京校區一定會在強軍興軍的偉大征程中點燃夢想火炬,集聚發展動力,昂首闊步邁向嶄新的明天! 項志明(作者為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南京校區政治工作處原主任)(原載《金陵晚報雙擁周刊》2019年3月18日)
雙擁短波:
市級機關雙擁聯絡員進行座談
3月15日,市雙擁辦召開市級機關部分單位雙擁聯絡員座談會,與會單位介紹了四年來雙擁工作的亮點,對今年的雙擁工作提出建議,表示要為今年全國雙擁模范城考評打好堅實基礎。錢德勝 練紅寧
自主擇業軍轉干部培訓班舉行
3月13—15日,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在市委黨校舉行全市2018年度自主擇業軍轉干部培訓班,76名軍轉干部參加培訓,通過培訓提升軍轉干部適應能力和就業創業信心。劉純 蔡超平
軍人退役軍人優先窗口進銀行
近日,興業銀行南京分行營業部正式開通“軍人、退役軍人優先”窗口,現役軍人、退役軍人及軍屬等可憑有效證件在該窗口優先辦理業務。該行還在營業廳醒目位置擺放了“軍人、退役軍人優先”標識、立牌以及宣傳手冊。鄒晶瑩。(原載《金陵晚報雙擁周刊》2019年3月18日)